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正义之光照心田 为民服务效率高”--济源劳动仲裁高效调解工伤案 劳资双方携手赠锦旗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  作者:

近日,济源市劳动人事仲裁争议委员会收到两面特殊的锦旗,令人暖心的是这两面锦旗系劳资双方不约而同赠与的,鲜红的锦旗上“正义之光照心田 司法温情暖人间”、“为民服务效率高 热情公正暖人心”的字样格外醒目。



据悉,外地劳动者刘某于2022年2月入职我市一家公司工作,2024年其在工作时被叉车蹭伤手臂,为享受工伤待遇,其先行提请劳动仲裁,要求依法确认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考虑到刘某今年已经55周岁,且其用工形式为“劳务派遣”,如按照传统流程走完“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工伤待遇核算”等流程,其相关待遇会大打折扣。而案件可以调解的机遇在于双方当事人对伤情(伤残等级)基本达成共识,实际用工单位也愿意直接补偿劳动者伤残待遇。


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金牌调解员王海玲当即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赔偿款项的调解。在向双方当事人明法析理后,双方均表达了调解的意愿和诚意,但是因为刘某的律师计算标准和金额过高,双方相差悬殊。调解员遂与刘某及其律师进行多番沟通,在其认知到自己的计算标准有误后更加客观地进行了核算,并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让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既快速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近年来,示范区劳动仲裁委员会不断提升劳动争议案件调处水平,创新劳动争议“分类调解”模式,仲裁院调解中心按功能布局各类调解室,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前置、分类调处。其中“特色调解室”,为工伤职工、女职工等特殊群体搭建专业调解平台,例如针对工伤职工,在确认劳动关系阶段邀请工伤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专业人士参与,就伤残等级做出专业判断,避免了“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工伤待遇核算”等各个环节以及在上述环节可能出现的法院一审、二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繁琐的流程和环节,帮助快速高效解决纠纷。近两年,在劳动关系确认阶段即达成工伤赔偿协议案件30余起,涉及金额300万余元,极大的减轻了劳动者的诉累,让劳动者维权不再“马拉松”,也让企业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公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