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以“仲裁+”奏响共治“大合唱”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实体的不断增多,与之增多的是各种劳动争议。11月10日,记者从我省工业大市济源获悉,为了有效化解劳动争议,近年来,济源积极发挥“仲裁+”的力量优势,不断织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的“保护网”,奏响了共治“大合唱”。
“仲裁+工会”,搭建裁调“连心桥”。济源人社部门与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劳动争议裁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工会法律服务站延伸至仲裁院,并派驻专人参与案前调解工作,目前,工会调解员已参与仲裁院案前调解100余起,成功调解80余起。此外,还广泛成立企业、行业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100余家,举办基层调解员“理论+实训+测评”培训,目前首批35名持证上岗的调解员,已成为遍布基层的“和谐种子”。
“仲裁+市场监管”,织密不和谐因素的“拦截网”。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协作,在办案中发现涉案单位有注销营业执照的意图时,及时管控,防止用人单位通过注销营业执照来逃避法律责任。近年来,共为群众开具30余起协助函,及时阻止了多起用人单位的不正当注销行为。
“仲裁+信访”,启动调解“加速器”。将案件隐患及时报备信访部门,形成联动力量。今年协同信访部门,快速调处一起涉及15人的跨国务工集体讨薪案。15名务工人员均来自全国各地。仲裁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同时向信访局报告。经过有效沟通疏导,全部达成调解协议,18万欠薪全部付清。
“仲裁+社保”,开辟直调“快车道”。对于“确认劳动关系”案件创新实行“直调”机制,由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部门直接介入,在调解桌前完成劳动关系确认与工伤赔偿协商,充分彰显从“分治”到“共治”的制度优势。近年来,已成功帮助54名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确认阶段即达成工伤赔偿协议,涉案金额达518.3万余元。
“仲裁+政法委”,党建引领“仲裁路”。积极借助政法委向企业派驻党建专员的独特优势,巧妙地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企业一线,使党建专员不仅是政策理论的“宣传员”,更成为化解内部矛盾的“调解员”,为营造稳定、公平、可持续的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
据了解,近三年来,济源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306件,仲裁调解率80%以上,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16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