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人社动态
民生:托起百姓“幸福梦”
发布时间:2018-08-07  来源:  作者:

    傍晚时分,微风轻拂,送来丝丝清爽。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来到新建的荆梁路跨湨河桥上散步、纳凉,充分享受民生建设带来的便利。

  今年以来,我市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财政支出30.3亿元,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费,优化公交线路,实施荒山造林……一大批民生项目的顺利实施,让全市人民真真切切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脱贫攻坚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感

  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全力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事关百姓福祉。

  今年以来,我市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抽调精干力量进村入户摸底排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59个,其中未脱贫村2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6户7218人,其中未脱贫674户1980人。

  产业扶贫再发力。我市做大做强蔬菜制种、烟草、林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6个、旅游扶贫产业带4个,贫困户中发展种植业的有272户、发展养殖业的有96户、发展林果业的有31户。

  就业创业再行动。我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2253人,已实现转移就业1721人。其中,公益岗安置468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46人、就近就地吸纳354人。

  金融扶贫再完善。我市采集评级农户10.96万户。截至6月底,我市小额信贷户获贷率达71.6%,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前列。

  项目建设再推进。全市用于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约1.1亿元,实施项目147个。其中,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820万元,实施项目97个,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

  惠民政策再惠民。今年7月以来,我市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5000元生活补贴;对59个贫困村中唯一住房为危房的边缘户,每户给予2500元修缮补助;推出贫困人口医疗补充保险,将“一揽子”保险增加到5项9个险种。

  社会扶贫再出发。我市扎实推进“千企帮千村”活动,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双联双助双促”行动,61家

  企业对口帮扶59个贫困村和4个非贫困村,建立“济源扶贫脱贫发展基金”。济源钢铁带头捐助3000万元,进而在全市掀起了社会扶贫热潮。

    就业创业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市持续完善市镇村三级“大就业”服务体系,围绕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登记统计等公共就业服务向镇村服务平台延伸,实行就业服务“实名制”,利用就业服务网和手机APP推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开发摇一摇找工作和就业E图功能,相继举办返乡农民工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招聘会等54场,提供就业岗位31589个,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托住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底线”,上半年我市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人,其中困难对象再就业758人,为115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发放17.25万元求职补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274个;完成2018年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1349名职工的信息审核工作,指导企业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利用失业保险开展“护航行动”,为9家企业发放稳定补贴18.95万元。

  与此同时,我市召开返乡下乡创业暨外出就业创业人员代表座谈会,发挥政策、资金、培训和平台合力,支持创业,为创业者提供均等化、普惠化、精细化、便捷化的综合性创业服务。推荐20名河南省大众创业导师和5个优秀创业项目,组织2709人参加创业培训,加强对12家创业孵化基地和7家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规范管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作用,上半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6笔5221.5万元,其中返乡下乡创业贷款446笔3943.5万元,小微企业贷款4笔790万元,发放量达到去年同期的250.0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26%。利用失业保险金为141名下岗职工每人发放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上半年扶持创业人员492人次,带动吸纳就业1324人次。截至6月底,我市城镇新增就业747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507人,援助零就业家庭17户,保持我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1%。

    社会保障提高城乡居民安全感

  我市持续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水平,统一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慢性病病种范围和鉴定标准,门诊慢性病病种达到37种,取消部分慢性病待遇限制;将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的门诊病种增加到27种,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持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政策倾斜力度,将困难群众门诊慢性病和门诊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提高至85%,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一降一提高”政策,切实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持续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控、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深化便民服务举措,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就医办,延伸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事;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及时解决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慢性病鉴定流程,对经初审资料鉴定合格人员不再组织现场鉴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完成,400家单位25956名职工全部参保。社保管理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健全市镇村三级“大社保”服务网络。

  截至6月底,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2.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8.7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0.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1.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1.2万人,五险基金收入达11.6亿元,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在全年目标任务的95%以上,走在全省前列。上半年,我市累计支付各项社保待遇11.8亿元;累计完成老农保退保结算9.37万人,占清零总任务11.19万人的83.73%,清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原载于8月6日济源日报《年中经济聚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