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财务  »  规划计划
2019年济源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5-23  来源:  作者:

 

——二O一九年二月十六日在济源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济源市人民政府市长 石迎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四个着力”,持续打好“四张牌”,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初步核算,生产总值完成641.8亿元,增长8.3%,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1亿元,增长24.1%,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居全省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307元,居全省第3位,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46元,居全省第2位,增长8.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纵深推进重点攻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统筹兼顾,分类施策,着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取得决定性进展,5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高度肯定。环保工作以正式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为契机,分行业、分企业算清了单位贡献的污染排放,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5个目标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创历史最好水平,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立健全监管、预警和处理机制,积极化解企业经营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对所有政府债务进行详细盘点分类,制订预案,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高。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建立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规范规委会、土委会运行机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召开项目建设周例会30次,解决问题170余项,清水源水处理剂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利废旧蓄电池拆解等项目加快推进,金马能源液化天然气等项目竣工投产,项目建设开始发力。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强调“新官要理旧账”,全面收集整理遗留问题,摸清问题成因,明确工作责任,限期予以解决。小浪底北岸灌区项目重新启动,49个问题楼盘化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问题项目、问题工程得到有效处置。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理清思路,形成共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召开全市工业转型发展大会,统筹产业布局,发力精深加工,谋划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全年“三大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7.5%,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12.3%、27.9%。产业优势得到彰显,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河南14家,其中济源4家。荣获全国质量魅力城市称号。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年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增长17.6%;实现收入66亿元,增长18.1%。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0.1%,居全省第1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兴物流“两仓”封关运营,电商交易额增长93%。金融、餐饮、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2.2%。推动种养业转型发展。划定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优质小麦10万亩,蔬菜制种面积达3.5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3%,种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1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保险联动“济源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统筹城乡开发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契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城市转型发展。城镇化率达62.36%,提高1.31个百分点。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即法”意识,严格按照城乡规划审批城市建设项目,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实施。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科学做好土地收储供应,全年完成土地收储3941亩,土地出让收入14.6亿元,增长130%。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4家投融资公司开始市场化运作。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实施世纪广场改造提升、盘溪河水生态综合治理、古轵公园等项目,对一环路内59处7100亩空闲土地开展生态修复,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1.66%、37.52%、12.79平方米,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称号,中国人居环境奖通过复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济阳高速、济源至洛阳西高速等项目顺利实施。全年改造提升城市道路7.2万平方米,新增各类管网71.6公里,建成公厕97座,黄河大道东延工程、时代广场地下通道建成投用,第三水厂通水调试,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投入试运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把“三清一改”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启动点,广泛动员、积极行动,空闲地“一荒变四园”改造完成680余处约32.7万平方米。开展了首届“寻找最美乡村”活动,“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7个、国家卫生镇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项目开工建设,王屋山供水复线工程建成投用,率先在全省实现危房改造全国信息系统存量任务“清零”。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着力拓展改革深度、开放广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省领先,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一网通办”率96.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实行“容缺办理”“口述申请”等模式,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企业开办更加便利,全年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26万户。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建设,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工作形成济源特色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开展“精准招商服务年”活动,举办中国(济源)储能及新能源汽车峰会、中国贵金属年会暨济源市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全年到位省外资金21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4亿美元。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济源海关正式获批,济源至连云港铁海联运启动实施。进出口总值完成135亿元,居全省第5位。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河南省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正式运营。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创历史新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07%,居全省第1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举办全市重点企业负责人清华大学培训班、企业家沙龙,企业家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五)着力改善社会民生,提升高质量发展内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1.4%,省定十二项重点民生实事、市定十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着力扩大社会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5万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37人,分流安置去产能职工11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并轨,城镇职工退休金人均上调5.5%,失业金标准每月增加144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年人均提高216元,各类社会保障标准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公租房2759套,入住904户。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行十二年公办学校学生免学费,新增幼儿学位2500余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1%,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1.85%,市域内就诊率达9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通过考评验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上半年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第1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安双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加强。依法做好信访工作,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1件、政协提案204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审计监督,持续纠正“四风”,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驻济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双拥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档案、气象、河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过去一年,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拉高标杆、勇争一流,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离不开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中央、省驻济单位的共同参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投身济源建设的广大劳动者,向驻济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济源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看似平常如往、波澜不惊,实则形势复杂、挑战严峻,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在“七个有所”上下功夫,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是坚持立足实际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把新发展理念融入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四是坚持拉高标杆勇争一流。聚焦“速度的位次”,瞄准全国全省先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争高下、见分晓,重塑济源的形象地位。五是坚持实干担当破解瓶颈。全面加强制度机制建设,着力破解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城市提质等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遗留问题,让济源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轻装上阵。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煤炭消耗过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引领转型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少。二是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市容市貌变化不大,绿化、亮化、美化提升较慢,供水、排水、供暖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交通拥堵开始出现,个别路段拥堵严重。三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医疗卫生、养老设施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四是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一些干部进取精神不强、作风不实,个别干部能力不够、麻木不仁,一些部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综合研判,今年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困难和挑战可能更多,既有结构调整的阵痛反应,也有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要面对区域竞争形成的挤压态势。但是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良好机遇。从基本面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态势没有改变,全国文明城市等众多名片汇聚了品牌效应,多年发展形成了产业支撑,众多改革试点积累了丰富经验。从增长点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企业适应市场的韧性普遍增强,我市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大投资潜力。从动力源看,全市人民思发展、谋发展,有着强烈的“加快发展、重塑辉煌”愿望,有千百年来积淀下来、深入骨髓和血液的愚公移山精神和基因。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拉高标杆、勇争一流,咬定目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在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要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六次、八次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战略平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在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的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以上和29%左右。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绿色发展取得新提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营商环境走在全省前列。共享发展取得新进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以内、3%以内。

  以上目标,更加凸显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有利于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来。具体工作中,要切实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解放思想和拉高标杆的关系。拉高标杆首先要解放思想,放大格局,以全国先进典型为目标,在更高的参照系中确立发展坐标和定位。要与省直管县比发展速度,与先进省辖市比质量效益,与发达城市比创新意识,高起点定位,高目标进位。通过解放思想、拉高标杆,来凝聚人心、激发斗志,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二是处理好创先争优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创先争优关系到济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凡是涉及指标排名的工作,都要走在全省前列,凡是先行先试的工作,都要培育亮点,创造经验。补齐短板关系到济源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决不能让任何一项工作在全省处于落后地位。所有政府部门都只有为济源争光的责任,坚决没有给济源抹黑的权力!三是处理好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系。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转型升级的关键。被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范围,意味着我市转型升级已经由“任重道远”转变为“迫在眉睫”。要树立“早转早主动、快转快发展”的理念,以绿色低碳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走出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四是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没有速度就没有质量,质量又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发展速度。要保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给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加快发展,从而实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双丰收”。五是处理好政府投资和风险防控的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作用。既要坚定不移防控风险,决不能在决策中再留下新的遗留问题;又要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积极作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土地资源,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发展步伐。六是处理好责任担当和容错纠错的关系。破解难题、攻克难关,关键要靠敢于担当、勇挑重担的干部。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真正让敢闯敢干的人扔掉防御“盾牌”,放下思想“包袱”,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奋力拼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今年政府工作要始终坚持“拉高标杆、勇争一流”的导向和要求,全力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扩投资稳增长,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强化重点工程引领作用,全力抓好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小浪底北岸灌区、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环城路改造提升、文化艺术中心、国土绿化提速、南太行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沁北电厂向主城区供热“十大工程”。全面规范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广“容缺办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价”等模式,提高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坚持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项目建设周例会、集中开工及观摩点评等制度,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推进力度,为当前稳增长提供强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加大“放”的力度、完善“管”的体系、提升“服”的质效,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坚决兑现涉企承诺,切实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要素保障,解决好石料供应,保障企业生产、市政建设、民生工程。贴心提供涉企服务,进一步强化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切实落实好手续代办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企业服务110平台的作用,及时有效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持续开展政策落实进百企、“双百”助力企业、“四项对接”、“四有”企业脱困等行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市场、用工等困难。

  多年来,民营企业为全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贡献了70%以上的财税收入,80%以上的经济总量,90%以上的就业岗位。济源取得今天的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最佳营商环境,努力把“围墙外的事”办好,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联合调研、信息共享、会商分析等工作机制,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适时召开专项调度分析会。准确把握经济走势,科学研判存在问题、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前瞻性、针对性措施,增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确保各项指标“速度的位次”稳居全省前列。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总要求,持续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增长动能转换,加快建设主导产业清晰、比较优势明显、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体系。

  拉长传统产业链条。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支持有色、钢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实施“三大改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重点发展铜、锌、银等工业新材料。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发挥首饰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作用,落实原材料赊销、厂房提供等优惠政策,吸引白银加工企业入驻,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加快打造中国白银城。加快钢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推动钢产品向高端用钢领域升级、向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加快推进豫光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济钢节能环保改造、万洋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等项目,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坚、节能减排增效、深化开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清水源、白云实业、济世药业、王屋纳米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金利、万洋绿色能源上市步伐。发挥食品饮料产业优势,深耕省内市场,开拓省外市场,加快中沃饮料扩建、伊利二期等项目建设,提升食品饮料行业集中度和品牌知名度,打造河南重要的食品饮料产业基地。推动力帆新能源汽车与钢铁、玻璃、铅酸电池、模具等产业紧密对接。利用富士康现有资源,集聚一批下游配套企业,壮大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工业大数据产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

  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按照“龙头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模式发展多种业态,重点抓好济水源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王屋山文化产业园、九里花海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加快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创建步伐,确保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玉川物流园、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网络。推进“两仓”稳健运营。推动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多业态发展,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350万平方米。统筹金融服务、商贸、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做大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实施水洪池健康养生等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高标准打好三大攻坚战,奠定全面小康坚实基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作为基本功、资格赛,持续发力,全力攻坚。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守财政承受能力“底线”,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管控,防止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着手解决企业互保问题,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开展企业风险全面排查,因企制宜实行分类管控,引导企业加强财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持续严厉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做好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风险防控。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坚决杜绝新增欠款。持续化解问题楼盘,再梳理一批遗留问题,妥善予以解决。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高质量脱贫与严防返贫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生活改善和公共服务、内生动力和社会帮扶,继续打好“四场硬仗”,开展“六大行动”,实施“四项工程”,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总攻战。提升扶贫产业档次规模,拓宽流通销售渠道,培育打造一批带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设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项目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多形式、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打好煤炭消费减量、产业布局优化、工业绿色升级、运输结构调整、清洁取暖建设等10个标志性战役。落实“六控”措施,开展绿色调度和差别化管控,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治理,推行重点涉气企业分类施策精准治污,确保完成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域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工作。深入落实“土十条”,推进农用地污染防治和耕地安全利用,基本控制土壤环境风险。

  (四)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夯实产城融合基础支撑。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实现城市面貌大幅改观。

  大力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城市综合性公园、近郊森林公园建设,开展城区空闲土地生态修复,改造蟒河沿岸游园,提升湨河带状公园,实施古轵公园、济源植物园、牡丹园等项目,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挖东湖,改造玉阳湖,实施济水西源、蟒河、苇泉河等补水工程,加大湨河、桑榆河、盘溪河、解放河综合治理力度,实现小浪底北岸灌区、河口村水库引水入城,全面优化城市水系生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污、交通秩序治堵、市容卫生治脏、公共服务治差,持续开展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整治,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全面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呼南高铁济源段线路及站点选址工作,推进南太行旅游公路、济源至洛阳西高速等项目建设,力争济阳高速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新建改造愚公路、黄河大道西延、新济路等城市道路14条,提高城区通行质量。规划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和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建设。实施沁北电厂城市热源首站及供热管网等项目,新建改造供热管网20公里、供水管网37公里、污水管网85公里、燃气管网20公里。全面规划推动公厕建设。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用第三水厂,确保世纪广场改造、篮球城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尽快完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逐步打造10分钟生活圈、10分钟教育圈、10分钟康养圈、15分钟文化圈、15分钟健身圈。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能力。高标准编制好城市绿线、蓝线等专项规划,以及济东新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等区域规划和重点街区城市设计,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原则,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监管,持续强化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创新土地经营理念,全面盘活土地资源,通过有计划收储、实施整体开发,推动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前置,提高土地价值。充分发挥投资集团、文旅投、水投、交投、城投等投融资公司的平台作用,增强“造血”能力,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拓展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建立“政府主导”模式,推进城中村改造。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优先列入项目库,统一规划设计,统筹政策、机制、土地、资金等要素,尽快启动实施,服务城市重点区域发展,满足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实现收益基本平衡目标。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规划先行、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市、示范镇和市级精品村、示范村为抓手,加快推进“五个振兴”,尽快在亮点打造上实现突破。

  做优做强精品农业。提升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质量,加快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杂交小麦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扩大优质养殖规模,实施赛科星生态循环牧场、阳光兔业自由兔养殖等项目。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区一业”建设。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规模,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

  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创建活动,重点实施玉泉陆家岭、大峪王庄等10个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抓好“三清一改”,提升村容村貌,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农村户厕4万户以上,全面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完善镇区基础服务功能,统筹实施水、气、暖、污水处理等项目。在城镇建设中融入本土文化符号,在亮化、美化中体现生态、风貌、文脉,着力打造具有济源地域特色的精品小镇。

  规划引领争创特色。完成《济源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全面富裕。立足乡村特色,保护民俗文化,按照融入城镇、改造提升、特色保护、一般整治等四种类型,对453个行政村进行规划设计。开展承留花石、思礼三河等乡村振兴精品村创建活动,推动村庄建设“+旅游”“+文化”,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空白村上持续发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破除抵押贷款障碍,全面盘活农村资产。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解发展制约瓶颈。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机构改革,优化职能配置,提高行政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以高频事项服务优化为突破口,再造审批流程,推动“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实处。改造提升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网上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全覆盖。开展数字经济试点建设,对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加快信息共享,提升政府管理数字化水平,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理顺“多头管理”问题,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统筹推进财政、金融等领域改革工作。

  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强化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的招商主力军作用,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强化对外合作,运用市场化手段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出台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参加国家、省级重大经贸交流活动,围绕优势产业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5次以上。完善平台载体建设,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省“三区一群”等重大发展战略,争创河南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加快济源海关建设,争取早日投入运行。加强与洛阳、晋城等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以及信息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

  更加全面推进创新。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服务年”活动,深入推进“四个一批”“四个融合”,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加快组建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持续加强科技大市场、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创新,鼓励更多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拥有市场主导权、代表济源形象的领军企业。

  (七)顺应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改善城市水生态,连通城区水系,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城区河道清水常流。二是实施农村小学在校生免费营养餐计划,提高1.8万余名小学生健康水平。三是新增公交车180辆,实施城区公交全年免费。四是推进教育扩容提质,建成愚公路小学、幼儿园,开工建设卢仝小学等项目,对19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进行维修改造。五是改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条件,完成农村道路改造提升80公里,彻底解决4.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六是大力推进游园绿地建设,新增游园67个,实施城郊造林绿化1.3万亩。七是实现居民医疗健康服务“一卡(码)通用”。八是提高城市供热保障能力,新增改善供热面积27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7万余人。九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各类公厕128座。十是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中心,构建全市电梯应急处置体系。

  十件民生实事关系着千家万户,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切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全面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和创业开业补贴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

  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式医保支付方式,落实好医保慢性病病种和报销比例调整政策,进一步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抓好企业社保征缴扩面工作,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协同经办、一体服务的大社保服务体系。加大特殊群体救助力度,继续提高居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孤儿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等标准。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义务教育“大班额”等问题。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研学教育名片。启动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深化“盟院合作”,创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启动市人民医院迁建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快城市书房建设,建成一批足球场、篮球场,开展好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黄河湿地、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黄楝树原始森林等区域生态保护,推进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试点、沁河流域生态修复等项目,依法整治太行山石料、沿黄铝矾土违法开采行为,积极构建沿黄、沿太行生态屏障。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统筹实施森林济源生态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等项目,全面提升生态绿化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90%以上,城乡结合部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40%以上。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持续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等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构建隐患双预防体系,建设公共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体验馆,创建国家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推进力度,新增学校食堂、中型以上社会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150家。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妥善解决房地产等领域信访问题。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击阻碍项目施工、影响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全面建设“智慧公安”,认真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等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支持驻济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抓好民兵组织整顿、兵役征集、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为老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注重发挥工商联等社团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对政府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自觉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坚持依法决策,对重大民生政策出台、重大公共项目建设要依法公示听证,进行深入咨询,组织专家论证,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二)提升能力素质,建设创新政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济源落地生根。按照增强“八种本领”、做到“五个过硬”要求,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锤炼过硬本领,担当使命重任,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防控化解重大风险的素质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更加注重用科学的态度、改革的办法、开放的举措解决难题,更加注重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更加注重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优化服务,让创新成为政府工作的常态,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牢记为民宗旨,建设服务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为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做惠民之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切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市政府将带头精简各类检查、报表、会议,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群众在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政府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四)严守廉政准则,建设廉洁政府。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节用裕民。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审计监督实效,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五)勇于担当作为,建设责任政府。济源今天的成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接力奋斗的结果,现在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落到我们肩上,73万父老乡亲对我们充满期待。政府系统工作人员,虽然岗位职责、职位高低不同,但都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没有丝毫懈怠的理由,没有半点推脱的借口,唯有拿出“秉承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气,拉高标杆,一往无前,直面问题挑重担,主动作为谋发展!靠发展来凝聚力量,靠发展来赢得尊重,靠发展来重塑济源新的辉煌!

  各位代表!

  再大的困难也战胜不了气吞山河的愚公移山精神,再大的险阻也阻挡不了济源滚滚前进的车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拉高标杆、勇争一流,拼搏进取、重塑辉煌,为加快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新时代又富又美济源、在中原更加出彩进程中济源出重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