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j_ztlogo.png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亮点
优化营商环境|济源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二十六)
来源:济源营商微信公众号日期:2023-07-06

前言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绿水青山”的生态,滋养着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繁荣向上。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为市场主体提供充沛的营养、生长的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夏日的绿荫、避雨的港湾,给予这座城市的人以温暖和力量。

2022年以来,济源以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疏通堵点、纾解难点、解决痛点,塑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形象。

我们推出“济源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发布专栏,旨在展示亮点、交流互鉴、开拓思路、共促提升,为济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品牌营造氛围,助力济源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

案例
26

济源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以产聚才兴企 产才嵌合共进

打造济源企业人才集聚创新创业强磁场


背景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济源靠工业立市,因工业而兴,工业化水平超过70%,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和白银生产基地,是河南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基地,拥有豫光、济钢、金利、万洋、富士康、金马等6家超百亿企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强劲,人才创新创业空间广阔。济源示范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发展战略,聚焦服务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效”改革,系统推进政策创新、服务提质、生态优化、待遇激励,为助力企业特色发展以特取胜强化人才支持。



工作做法

打好“引育”牌,推动产业人才远悦近来。
问需于企精准识才。示范区人社局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聚焦企业反映集中的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立足主导产业、不同行业人才需求和市场环境,联合人才办、工科委等部门建立人才分层目录,针对示范区重点企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急需短缺专业且从事生产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的全日制专科毕业生、取得初级职称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技能人才,另辟蹊径认定为G类青年人才,对应享受人才生活补贴、本地院校培养奖补、落户安居保障等政策。按期发布《济源示范区重点产业及重点领域急需短缺人才需求目录》、《济源示范区国有企业急需短缺人才需求目录》,让人才看得见、用得上、易就业。
搭建平台储备人才。定期邀请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举办企业人才沙龙、青年人才沙龙、名师教授沙龙等,向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全方位、面对面、多形式宣传“人才兴济33条”和40项配套操作指南,1+1政策服务体系。并利用大学生假期扎实开展“青汇济源”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创新策划推出“青听家乡”“青看家乡”“青话家乡”、组织优秀高校毕业生现场观摩重点企业项目等系列活动10场,参与学生超过600人次,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时间的桥梁,为青年才俊与用人单位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政企联动多方引才。联合实施“产业人才支撑”行动,发挥知名企业、重点企业人才集聚优势,突出灵活机动、快新专精,用好“空中宣讲”“视频面试”,分类开展“专场引才”“巡回访才”“以才引才”“乡情引才”等行动,接续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政校企联动推介就业、招才引智大会线上招聘等活动,并创设“局长+主播”新服务荐岗位好对接,推出就业惠民政策局长大放送、知名企业人资主管直播荐岗位、线上走校园、云端入企探访、企业环境秀等群众企业喜闻乐见的服务,屏对屏互动式引流。开发“7×24小时”新平台,汇岗位指尖选,推动招聘求职双向智配、全时对接。2022年先后发布企业人才岗位需求6400多个,吸引2300多名青年人才来济就业,协助济源钢铁、中原特钢等企业医院、科研院所柔性引进行业知名高层次人才20余人,通过专场推介、院校招聘和校企合作等渠道,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投产招聘储备人才400多人,累计组织开展“济济人才·源源涌留”等“10+N”专项活动、局长直播带岗、“白+黑”(夜市)招聘会,“5+2”全方位立体式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2场次,其中线上招聘102场次,专场招聘50场次,为1200余家企业发布用工岗位信息7.05万条,线上+线下助力达成就业意向2.25万人。
深化改革自主育才。面向制造业发展对大批量全门类技术型人才需求,着力破解评的用不上、用的评不上等难题,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中,全面落实企业技能评价“五个自主”,让企业在“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上说了算,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范围、评价等级,自主制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政策,在金利金铅等15家企业设立技能评价机构,全区可评价工种超200个,2022年全区企业新增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6万余人,技能人才占比超过50%;推广豫光集团师带徒“五有模式”、富联科技技能晋级激励机制等先进经验,直补快发企业培训取证、技师培养等补贴1090万元,让企业育才有动力、职工发展有钱景。聚焦高端柔性引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引双培”行动,灵活运用柔性、乡情引才举措,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聘用或返聘专业人才担任技术顾问,吸引更多人才智力资源来济发展。绿茵种业引进方智远院士成立“河南省绿茵蔬菜种子工程院士工作站”,为“洋白菜”安上了“中国芯”。示范区管委会聘任洋葱制种专家吴雄为农业科技高级顾问,组建育种攻关团队,建设国内首个长日照洋葱杂交育种分子实验室,保障国家“菜篮子”安全。艾探电子海归博士原子健研发非制冷硒化铅红外探测芯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打好“服务”牌,激励产业人才创新创业。
精心服务助企业人才快评直审。针对部分企业人才反映申报职称“四唯”限制、政策理解难等问题,示范区人社局将职称评价“直通车”改革作为2022年营商环境建设改革创新重点事项,面向有色钢铁、化工能源、城建水利等行业专技人才密集领域,对能力、业绩突出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才,推动评审标准、评价流程等看得懂、好参评,搞好入企辅导、全程网办,推进分类认定、考核评价,推动工程领域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开辟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的职称绿色通道。2022年全区380名企业人才取得中高级职称。
精细服务助企业拓展创新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区企事业单位宣传推介国家、省博士后工作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最新政策,跟踪辅导、专人帮办,推荐优秀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基地、工作室,先后在豫光金铅、济源钢铁、联创化工等企业设立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其中2022年新增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吸引在站博士6人,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全区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数量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数量1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数量3个,省级人力资源培训示范基地1个。
精确服务助企业打造人才“大舞台”。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济源示范区紧扣产业需求和事业平台,探索建立支持专家人才通过科技成果技术转化获取更多收益机制,组织100余家企业参加科技成果对接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补助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财政科技支出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03%,全省排名第三,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外居首位,连续5年每年支持500万元。
精致服务助企业人才备受尊崇。积极推进人才专项计划,用好表彰奖励政策,重点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一线,示范区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推荐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清荣获“2020-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企业家”,选拔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3名企业家入选“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纳入“中原千人计划”予以支持,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勇于创新创造的示范效应。

打好“暖心”牌,吸引产业人才留济发展。
调整政策厚待企业人才。面向企业引进的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出台认定办法、落实生活补贴,每年开展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活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生产管理研发一线锻炼成才,2021年以来在青年人才储备计划中先后认定856名企业人才,按照每月700-2000元的标准累计发放生活补贴1600多万元,引导济源双汇、金马能源等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优才优薪激励机制。2022年在制定《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中,及时调整青年人才认定标准、补贴范围,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投放到企业引进人才中,对到重点企业及科创平台工作的E类、F类人才,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G类人才,由示范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分别按照3年内每年2万元、1万元、3000元给予生活补贴。
智享流动服务便利企业人才。坚持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整合有关人才工作事项,依托济源“智慧人社”,在人社局网站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配偶择业、政策咨询、人才政策智配、人才在线认定等服务,着力构建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并全面升级人社官网网页端、手机端小程序服务平台,设立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和劳动关系四大“一站式”网上服务专区,推广特色应用,实行就业服务、档案转移、社保接续、职称评审等高频事项网上办、即时办、一次办,服务企业人才跨地区跨行业顺畅流动、就业创业。
强化高端保障推进双引双培。为吸引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济创新创业,配合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开展“智汇济源·筑巢引凤”人才引进提升行动计划,实行首席人才服务官、人才服务代办员制度,2021年以来,联合工科委等部门先后为30家重点企业引进287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产业创新人才,加快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多年来,济源发挥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优势,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吸引中原学者-河南大学张治军教授深耕济源24年,“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已经发展成全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小试、中试和工程验证试验平台及材料性能测试和评价实验平台的纳米材料与技术孵化基地,成为河南省首批8家中试基地之一。

工作成效

济源示范区作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精准服务白银深加工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依托豫光金铅、富联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壮大“愚公炼工”“愚公电工”等“10+1”人力资源品牌,中国劳动保障报、营商河南等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济源人力资源品牌建设专题报道。深化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突出政策引领助企育才,便捷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尊才爱才构筑人才高地,2022年推荐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入选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河大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联创化工有限公司4家新设立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济源市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揭牌运行;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济源分中心、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济源分中心、郑大济源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有序推进,多项科研成果在济转化落地,为创新人才引进、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特色发展搭建了平台、强化了支撑、培育了优势,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耦合,打造了济源招才引智“新名片”。全区人才总量达18万人,占人口总数近25%,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达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前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经验启示

枝繁巢暖,凤自来栖。济源示范区聚焦直属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及科创平台、驻济高校、公立医院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人才发展的33项措施,配套操作指南40个,形成示范区“1+1”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构建起人才发展的“四梁八柱”,以海纳百川之怀引才聚才,打造人才“蓄水池”;以伯乐相马之明育才留才,打造人才“新高地”;以云程发轫之力助才用才,打造人才“大舞台”;以求贤若渴之心暖才爱才,打造人才“好生态”。今年,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将在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领导下,计划依托“智慧人社建设”,推进“王屋英才卡”一卡集成提供数字化人才服务,让人才在济源可以享受“一码在手,服务全有”的舒适待遇,打造人才的“向往之城”。

案例分析

海外归来的德国明斯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敬元元与出站博士后郭金,在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工作6个年头,并安家济源,目前担任该公司董事、研发中心主任。近年来,清水源公司在人社部门支持下,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高能级平台,打造了以知名院士领衔的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先后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0人,建成了“河南省水处理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水源-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河南省第八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科研平台,发展成为国内水处理行业知名上市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