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赵珊珊 通讯员 王玮 惠晓彤
济源靠工业立市,因工业而兴,工业化水平超70%,拥有豫光、济钢、金利、万洋等6家超百亿级企业,产业发展转型的人才需求强劲,创新创业空间广阔。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全面落实创新驱动、人才强省发展战略,聚焦精准服务,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效”改革,为助力企业特色发展以特取胜强化人才支持。
【打好“引育”牌,推动产业人才近悦远来】
济源示范区人社局联合实施“产业人才支撑”行动,用好“空中宣讲”“视频面试”,分类实施“专场引才”“乡情引才”等行动,接续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政校企联动推介就业、招才引智大会线上招聘等活动,先后发布企业人才岗位需求6400多个,吸引2300多名青年人才来济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协助济源钢铁、中原特钢等企业医院、科研院所柔性引进行业知名高层次人才20余人。今年1-10月份,通过专场推介、院校招聘和校企合作等渠道,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金利金铅集团公司重点项目投产招聘储备人才400多人。
面向工业领域发展对大批量全门类技术型的人才需求,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中,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全面落实企业技能评价“五个自主”,让企业在“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上说了算,支持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职业范围、评价等级,自主制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政策。在金利金铅等15家企业设立技能评价机构,全区可评价工种超200个,1-10月全区企业新增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6万余人,技能人才新增占比超过50%;推广豫光集团师带徒“五有模式”、富联科技技能晋级激励机制等先进经验,直补快发企业培训取证、技师培养等补贴1090万元,让企业育才有动力、职工待遇有前景。
【打好“优服”牌,激励产业人才创新创业】
针对部分企业人才反映的申报职称“四唯”限制、政策理解难等问题,示范区人社局将职称评价“直通车”改革作为2022年营商环境建设改革创新重点事项。面向有色钢铁、化工能源、城建水利等企业专技人才密集领域,用足用活职称评审政策和申报平台。
2021年以来全区380名企业人才取得中高级职称,有效补充了当前部分重点产业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向全区企事业单位宣传国家、省博士后工作平台最新政策,跟踪辅导、专人帮办。推荐优秀企事业单位申报、设立基地,先后在豫光金铅、济源钢铁、联创化工等企业设立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其中2022年新增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吸引在站博士6人,通过有效发挥博士后人才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人才专项计划,用好表彰奖励政策,鼓励引导政治素质高、科研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企业家等人才参与表彰奖励。示范区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推荐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清荣获“2020-2021年度河南省优秀企业家”,对3名企业家入选“中原企业家领军人才”、纳入“中原千人计划”予以支持。目前,示范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等共26人,其中企业人才达13人,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勇于创新的示范效应。
【打好“暖心”牌,促进产业人才留济发展】
针对企业引进的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济源示范区人社局积极出台认定办法、落实生活补贴。2021年以来在青年人才储备计划中先后认定856名企业人才,按照每月700-2000元的标准累计发放生活补贴达1600多万元。引导济源双汇、金马能源等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优才优薪激励机制。今年在制定《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中,及时调整青年人才认定标准、补贴范围,对到重点企业及科创平台工作的E类、F类人才,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G类人才,由示范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分别按照3年内每人每年2万元、1万元、3千元发放生活补贴。
为吸引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短缺人才来济创新创业,济源示范区人社局配合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开展“智汇济源·筑巢引凤”人才引进计划,实行首席人才服务官、人才服务代办员制度,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入学、配偶择业等方面办理服务。2021年以来,人社局配合工科委等部门先后为30家重点企业引进287名硕士及以上学历产业创新人才,加快构建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吸引中原学者、河南大学张治军教授深耕济源24年。近年来,济源发挥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厚植人才创新创业沃土,建成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发展成为引领纳米材料产业发展的知名技术策源地,带动济源朝着培育千亿级纳米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