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j_ztlogo.png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亮点
托起73万“愚公”儿女稳稳的幸福 ——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奏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最强音”
来源:河南日报电子版日期:2022-11-16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所依。今年4月7日至8日,省委主要领导在济源调研时强调,作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济源要在城乡统筹、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为推动全民共同富裕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如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73万广大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精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措施,通过稳岗位、拓渠道、保重点、兜底线、强培训、优服务等举措,不断夯实共同富裕根基,不断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建立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让更多民众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助力加快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

精细化服务,夯实就业民生之基

“六稳”先稳就业,“六保”先保居民就业。今年1月至9月,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3511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1.29%;失业人员再就业3188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18.0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3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94.41%。

“真金白银”惠企,助力稳岗就业。稳市场主体才能稳就业岗位,助企纾困才能提供更多岗位,让广大就业者有“用武之地”。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挥工业发展比较优势,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扩大项目投资与就业岗位创造紧密结合,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就业质量,推动重点群体就业稳中有升:全区制造业企业年均创造用人岗位需求1.8万个,工业领域从业人员超过18万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撑起了全区就业总量的“半边天”;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稳就业16条“硬核”措施,制定助企纾困保就业保民生18条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全区做强工业经济、壮大龙头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截至目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4556家企业减成本2280万元,三项社保费缓缴1774万元;在省级调剂金支持下,为2074家企业直补快发失业稳岗返还补贴2412.42万元。同时,以“党群连心工程”“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加快落实示范区破解企业“用工难”强化人力资源要素保障十条措施,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就业实事和企业发展攸关的用工大事。

拓宽就业渠道,搭建供需平台。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济济人才·源源涌留”计划,推行促进青年就业“1335行动”,面向两所驻济高等院校7100多名应届毕业生扎实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做细做实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深入挖掘企事业单位空缺岗位,用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倾斜政策。在定期开展现场招聘会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线上招聘,不断创新招聘方式,围绕就业服务跃上“云端”人岗触屏匹配,通过“济源公共就业”抖音服务平台,以岗位展示、企业环境秀、主播互动引导、企业穿插宣讲等方式,打造企业与求职者全新互动平台,灵活运用济源就业服务网、“济源公共就业”公众号、12333热线、智慧短信平台等渠道,推动就业信息多渠道发布和分众化精准推送。截至目前,济源共组织“春风行动”进镇村、“济济人才·源源涌留”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暖心送岗”夜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82场次,服务企业973家,提供就业岗位2.97万余个,促成就业意向6032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精准对接平台,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和群众求职难的局面。

推进就业提档升级、精准匹配用工需求。零工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增加包容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济源示范区人社局通过建立“1+n”的零工市场模式,不断完善零工市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10月19日,集等候用工、求职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功能于一体的济源联洋零工市场揭牌暨示范区16个镇办零工驿站正式挂牌成立,这一举填补了济源示范区在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的空白,同时在零散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打造了良好的综合就业服务平台和权益保障体系,缓解了“路边零工市场”安全保障难、权益维护难等问题,为劳动者短期就业、企业阶段性用工、个体户短期用人等方面提供了更为专业的服务和保障,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重要创新,极大推进了就业服务提档升级、精准匹配用工需求的关键举措,标志着全区就业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提高服务质量,助力就业创业。按照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决策部署,立足本地发展特色比较优势,对接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群众就业增收需求,探索“五业联动”,推行“五个自主”,推进七大领域专项行动。1月—10月,示范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23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505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384人,其中企业技能人才占比超过50%,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区培训持证建设呈现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好、培训工种广、带动就业多、强技氛围浓等态势。聚焦打造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济源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紧密围绕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协调推进政策引领、创业孵化、服务优化“三路并进”。到9月底,全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1660人,在“豫商豫才”回归工程中推动济源返乡创业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

数字化赋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4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138项社保业务实现一网通办,15项社保业务可以跨省通办,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75.52万人,发行电子社保卡25.72万张,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金融账户激活数达45.22万个……

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扎实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推进社保政策待遇“看得懂、算得清”,依托省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把企业、群众最关心的事项端到网上、端到移动端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处处彰显着为民服务的温度与力度。

深化全民参保,社保覆盖持续扩大。为缓解疫情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影响,今年以来济源陆续出台了18条助企纾困保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保费“降、缓、返、补”政策资金直达企业,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聚焦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推送式宣传,推动应保尽保;完善社保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政策,引导群众“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建立全民参保数据库……一系列激励政策的推出,使得参保人数逐年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截至10月底,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2.8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6.27万人,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和城乡居民,3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走在全省前列。

稳步提高待遇,民众共享社保成果。9月18日,前来示范区人社服务大厅办理个人业务的76岁退休人员马素花老人,得知自己退休金每个月又多了100元,打心眼里感到满足。从2004年退休开始,她的退休金经过18年的连续调整,个人养老金已从刚退休时的500多元涨到了现在的2000多元。马素花老人感受到的民生温度,得益于济源织密织牢的社会保障体系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济源示范区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建立健全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有效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自2005年到2022年连续18年上调,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22年人均达到2525.34元/月,按月领取退休金人数达到4.2万余人。2012年以来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5元增长到167.9元,享受人数达到10.59万人;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864元提高到1600元;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年均基金支出近4000万元,为广大工伤职工提供了更有力的医疗救治和生活保障。今年济源大力开展失业保险待遇“畅通领、安全办”,1月—10月累计为19811人次发放失业金3136.46万元,为318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10.65万元;推进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在线认证,1月—10月累计发放42828名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11.1亿元、5348人次工伤保险待遇4366.4万元、10.64万名城乡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1.77亿元。劳有所得、弱有所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济源人拥有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正在真真正正享受发展的成果,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高效便捷服务,大幅提升幸福指数。“原来办业务还得到黄河大道,现在过条马路就能办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还特别好。”9月26日,正在北海大道工商银行网点办理社保业务的72岁老人买水英夸赞道。买水英老人之所以能就近办理社保业务,源于去年以来济源建立的13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为方便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就近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缴费、中断查询等相关业务,济源依托5家银行建立了13个“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可办理220多项社保业务,打造了步行15分钟社保服务圈。“截至目前,我们各网点已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1.2万余笔,今年计划再增加11个网点,进一步扩大社保服务圈。”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局负责人孔庆华表示。近年来,济源不断优化社保服务流程,持续创新社保经办服务模式,坚持传统经办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畅通代办服务的线下渠道,不断完善适老化服务,不让一个“慢跑者”掉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从一件事“一次办好”到免申即办“一次不跑”,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就近可办”到“上门帮办”,社保经办服务正逐步实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智慧服务”模式转变。

多元化共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从在线调解系统到多部门协同治理,再到“云上仲裁”系统投入运行,济源示范区人社部门探索“互联网+调解”工作机制,创新调解仲裁服务方式,利用“数字化”提高调解工作效能,开辟了劳动力市场监管新路径,推动市场主体规范用工,助力员工体面劳动。

源头预防,推行“互联网+维权”机制。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推行“互联网+维权”工作机制,试行电子劳动合同,促进企业规范用工。依托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系统,组织双方当事人在线申报、在线调处,借助微信群聊、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推动大部分简易、小额劳动争议案件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同时,大规模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全区300余家规上企业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选定万洋冶炼、伊利乳业等53家大中型知名企业完成了示范点建设,两家企业调解组织荣获“2022年河南省首批基层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河南济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在济源玉泉食品工业园区建成了园区调解中心,成立了物业协会、汽车行业商会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帮助企业员工遇事好商量、维权有平台。

协同治理,多方联动助企规范用工。扎实推进“无欠薪”治理,用好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和河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系统“两个平台”;实施柔性执法“白名单”、诚信等级评价“红名单”、欠薪违法行为“黑名单”三项机制。实现监管系统、巡查监管、政策宣讲、督导检查“四个全覆盖”,实行“五项制度”,推动农民工实名制管理,落实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企业代发工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维权信息公示等制度,让欠薪“无处可藏”。据悉,多项举措的实施成效显著,济源市欠薪人数、涉案金额同比大幅下降。

裁审衔接,“云上仲裁”助民工维权。今年,为解决外地当事人无法如期参加庭审的问题,示范区人社局率先在全省建成“云上仲裁”庭审系统,指导案件双方当事人借助法院“云上法庭”微信小程序参加“云上庭审”,实现了“足不出户开庭,指尖轻触维权”。据统计,系统投用以来,在线调处案件21起,涉及职工31人,挽回经济损失55万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李丽霞介绍,2021年全年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案件500起,综合调解率达80.97%,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济源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量明显下降,调解成功率不断提升,诉源治理成效更加凸显。

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剑波表示,济源示范区人社系统党员干部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重点群体参保扩面攻坚行动,到今年年底全区企业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79万人、13.58万人、16.5万人以上。同时,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断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推进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为73万“愚公”儿女托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