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j_ztlogo.png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亮点
济源:激活“人才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济源示范区人才办日期:2022-04-11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近年,济源示范区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农业招商引资等做好现代农业“三篇文章”,聚焦引进高端人才,重点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吸引返乡创业人才,建立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下沉一线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善创业、能担当的乡村人才队伍,切实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活力,为示范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引来“及时雨” 让乡村产业“强基固本”

 

引才有如“及时雨”,关键时候能降甘霖、解焦渴。

 

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公司,除了有一支乡土人才队伍,还有一支“院士级”专家队伍:中国工程院院士、甘蓝“杂交之父”方智远,国家蔬菜技术研究中心、大白菜首席育种家张凤兰,国家杂交洋葱种子开拓者吴雄等。

 

近年,示范区积极发展“院士经济”,利用高端人才优势,构建“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模式,打造示范区特色产业体系。这一大批专家学者“落户”济源,助力绿茵种苗有限公司在王屋山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核心区、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目前,蔬菜制种成为济源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济源先后有1.5万余农户、10万余人靠蔬菜制种实现了脱贫致富,30余个行政村从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成功蜕变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先进村、样板村。

 

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示范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充实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储备,让乡村在一棒一棒的接力中得以振兴;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实施“智汇济源”计划,在名额分配上重点向基层生产一线倾斜,力求引进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到济源工作,促成一批农业项目签约合作;持续用好用活“三支一扶”大学生、特岗教师、特招医生、省选调生等政策,引进接收各类人才到基层一线和农村、山区工作服务,解决基层人才引进难的问题。

 

挖好“自流井” 让乡村人才“根深叶茂”

 

育才就像“自流井”,汩汩涌流、润泽原野。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示范区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不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实施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推进农村实用人才接受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每年都会遴选百余名来自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等行业部门的产业技术指导员、产业专家,参加省农业农村厅举办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训班。同时,围绕优质粮食生产、果树栽培、中药材种植、家畜养殖、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方面,积极开展专题培训。

 

2021年,示范区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921人。其中,经营管理型411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510人。激活“人才引擎”,既结合农业实际培养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新农人”,又跳出农业挖掘良工巧匠、创业能手,选好用好农村发展“领头雁”、乡村治理“好把式”,让本土人才在“传帮带”机制下如春笋般冒出、如青松般扎根,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广布“引水渠” 让乡村发展“源远流长”

 

用才好比引水渠,让水顺达田野,滋养庄稼果树,共享丰收喜悦。

 

示范区重点聚焦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或者特色产业村,采取“缺什么就补什么,需什么就送什么”的方式,精准掌握需求,精准选派专家人才。围绕工业、农业、文艺、教育、卫生、法律六大领域,从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106名相关人才,组建示范区“百名人才联镇助村”服务团,选择143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团”,采取多名人才组团联镇、1名人才助力1个村的“联镇助村”模式,开展“6+1双百人才联镇助村”行动,建立人才下沉服务乡村振兴机制,精准匹配专家、精准服务产业、精准施策惠农,打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更非一日之功。栽好梧桐树,欲引金凤凰,示范区将继续探索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打造乡村振兴的济源样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