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充分发挥专家人才优势,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通过完善建立覆盖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文化、法律、科技等各行业领域的“6+1”专家人才下沉服务机制,精准匹配专家、精准产业靶向、精准施策惠农,真正做到打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进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为打造乡村振兴的济源样板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目前,已选配150名左右科技特派员,110名左右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精准选配,建强队伍。“6+1”的“6”指的是从工业、农业、文化艺术、教育、卫生、法律等6个行业领域,遴选示范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性较强的博士等专家;“1”指的是科技特派员队伍。专家人才遴选后,采取跨行业“大联合”、行业内“小组合”等方式,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村庄建设、卫生健康、乡风文明等开展“组团式”服务,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智动力”。
精准靶向,建立机制。根据示范区11个镇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立足济源核桃、烟草、蔬菜制种、畜牧、园艺等产业优势,精准为每个镇、每个村匹配工业、农业专家联系服务;根据11个镇文化、教育、卫生、法律等民生需要,组织专家人才志愿服务。专家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村一线,通过全面宣讲惠农政策、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结对培养人才、解决具体问题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生产能力水平,提升法律意识,增强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协同发展。如立足济源示范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优势,在“6+1”专家人才团队指引下,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应用通道;联合育苗、种植、植保、加工、技术服务等13家关联的企业、合作社,组建“济源市绿茵蔬菜制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并于2018年11月升级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蔬菜制种产业化示范基地8个,新型经营主体18家,专业化蔬菜制种户1.1万余户,蔬菜制种每亩年收入高达1.8万元,是种植粮食作物的4-20倍,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又如文艺专家人才开展“文化下乡乐乡村”活动,在义务演出、送文化下乡的基础上,与克井镇大社村、思礼镇高庄村等业余戏曲团体“结对子”,对其在声乐、乐器方面进行专业指导,提升其业务水准和演出水平,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经过多年时间,示范区各位专家人才以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关要求为指导,结合自身科技工作优势,在服务频次、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上下功夫,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来源:济源示范区组织部)